小兒疳證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02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2
疳證是由于脾胃失調,氣陰兩傷而導致的以全身虛弱羸瘦,面黃發枯,精神疲憊,食少納呆為特征的小兒慢性病證。本病起病緩慢,多發于1~5 歲兒童,病久者病情亦逐漸加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疳證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喂養不當,損傷脾胃,使脾胃受納,運化失職,生化乏源,氣血虧虛,臟腑肌肉失于濡養所致;亦有因罹患大病或久病不愈,傷及脾胃,漸至五臟虛損所致。《幼幼集成》指出:“夫疳之為病,亦小兒惡候。十六歲以前,其病為疳,十六歲以后,其病為勞,皆真元怯弱,氣血虛衰之所致也。究其病源,莫不由于脾胃……疳之為病,皆虛所致,即熱者亦虛中之熱,寒者亦虛中之寒,積者亦虛中之積,故治積不可驟攻,治寒不宜峻溫,治熱不可過涼,雖積為疳之母,而
治疳必先去積,然遇極虛者而迅攻之,則積未去而消危矣。”這一論述精辟地概括了疳證的病因及治法。疳證的治療應以調理脾胃為大法,針對疾病的不同階段及臨床的不同證候,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西醫的小兒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癥等可歸屬本證范疇。
(一)問診要點
疳證屬脾胃疾患,為一虛實夾雜的病證,辨明虛實是治療的根本。首先應通過問診明確發病原因及病程的長短,同時要詳細詢問患兒飲食、大便等情況,注意了解有無精神委靡或煩躁,有無異食,有無咬指磨牙等異常動作。本病病情比較復雜,后期易累及其它臟腑,出現各種兼癥,應注意與類似疾病鑒別。
本病初期病情尚輕,大多偏實;中期病情加重,虛實互見;后期病情較重,多屬虛證。問診主要應了解飲食,食欲尚可則胃氣尚存,病勢尚輕;食欲不振,胃氣沓然則胃氣衰敗,病勢較重,預后不良。其次要問大便情況,大便干結多有虛熱;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多屬虛寒。對后期出現的各種兼癥要詳細詢問,找出主要證候,以辨病變所在臟腑。
(二)分型問診
1.疳氣
問診:食欲不振,腹脹不舒,逐漸消瘦,性情煩躁,易發脾氣,口渴喜飲,夜眠不安,睡時喜俯臥,睡中蚧齒,大便或溏或秘結。
治法:健牌和胃,佐以消導。方用資生健脾丸加減。
2.疳積
問診:形體明顯消瘦,不欲進食,或見異食,肚腹鼓脹,甚則青筋暴露,口渴喜飲,困倦喜臥,精神不振或煩躁易怒。伴睡眠不安,咬指磨牙,或揉眉挖鼻,動作異常。
治法:消積理脾。方用疳積散加減。
3.干疳
問診:極度消瘦,不思飲食,腹凹如舟,大便稀溏或便秘,精神委靡,時有低熱,五心煩熱。
治法:補益氣血,扶脾和胃。方用八珍湯加減。
4.眼疳
問診:在疳證后期出現二目干澀,畏光羞明,白膜遮睛,多眵多淚。
治法:清肝明目。方用石斛夜光丸或羊肝丸。
5.心疳
問診:在疳證后期出現口舌生瘡,口氣臭穢,五心煩熱,或吐舌弄舌,驚惕不安,小便短赤。
治法:清心泄熱,佐以養陰。方用瀉心導赤湯或清熱甘露飲。
6.疳腫脹
問診:在疳證后期出現全身或四肢浮腫,小便短少,精神委靡。
治法:溫陽利水。方用五笭散合五皮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