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丹痧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04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7
丹痧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咽喉腫痛,甚至糜爛,全身皮膚布有彌漫性猩紅色皮疹為主要特征,又稱“喉痧”“疫喉”“爛喉丹痧”等。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緣于外感痧毒疫仿之邪,由口鼻而入,聚于咽喉。疫毒侵襲,蘊郁肺胃,內迫血絡,外透肌表,則發為帶疹,色如涂丹;邪毒化火,上攻咽喉,則見咽喉紅腫疼痛、糜爛。因溫邪多從火化,故本病后期常見肺胃陰傷之證。《瘍科心得》指出:“大行疫疬,長幼傳染,外從口鼻而入,內從肺胃而發。”本病起病較急,傳染性強,但若治療及時,未生變證,預后尚好。若病情嚴重或失治誤治,常可并發心悸、痹證、水腫等,甚至危及患兒生命。中醫治療丹痧以辛涼宣透,清熱解毒為基本原則,并據疾病不同發展階段靈活施治,輔以清營泄火、通腑泄熱、養陰生津等法。
西醫的猩紅熱相當于本病。
(一)問診要點
本病發病急驟,若見高熱煩躁,咽喉腫痛,經行半日或1日,皮膚出現猩紅色皮疹,色如涂丹,舌光紅起刺,狀如楊梅,疹息后皮膚脫屑等,可診斷丹痧。臨床還應注意詢問近期用藥史,有無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口腔有無粘膜疹等,以與藥物疹、風疹、麻疹等病鑒別。
丹痧屬溫病,臨證可循衛氣營血辨證規律辨證施治。一般根據身熱及出疹情況判斷病勢。病之初起。發熱惡寒,皮膚潮紅,丹痧隱現者為邪在肺衛。病情發展,壯熱持續,皮疹密集,疹色腥紅者,為毒在氣營。病之后期,低熱起伏,丹痧漸消,皮膚脫屑者,為溫邪傷陰。
(二)分型問診
1.邪侵肺胃
問診:突然發熱,頭痛惡寒,咽喉腫痛,肌膚潮紅,皮疹隱約可見,色紅細小。
治法:辛涼宜透,清熱利咽。方用解肌透痧湯加減。
2.毒蘊氣營
問診:壯熱持續,心煩口渴,咽喉腫痛,伴糜爛白腐,皮疹密集,色紅如丹,或色紫,舌光紅起刺,狀如楊梅,甚則出現神昏驚厥。
治法:清熱涼營,泄火解毒。方用涼營清氣湯加減。神昏抽搐者,加菖蒲、鉤藤、僵蠶,或加服紫雪丹、安宮牛黃丸;咽喉糜爛腫痛者,加大青葉、馬勃。
3.疹后陰傷
問診:熱勢下降,低熱留連,丹痧逐漸消退,皮膚開始脫屑,咽喉腫痛糜爛逐漸減輕,唇干口燥,或見干咳少痰,胃納不佳,手足心熱,大便干結。
治法:養陰生津,清解余熱。方用沙參麥冬湯加減。低熱起伏者,加地骨皮、鱉甲、龜板;口干舌燥者,加玄參、蘆根;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生地、火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