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11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4
水腫是因感受外邪、勞倦內傷,或飲食失調,使氣化不利,津液輸布失常,導致水液潴留,泛濫肌膚,引起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征的病證。主要是因為風邪外襲,感受濕邪,或長期饑餓,營養不良,導致肺、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肺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脾主運化輸布;腎為水之下源,司開合。三臟失司,則可見水濕停留。但三臟之間,以腎為本,以肺為標,而以脾為制水之臟,這是水腫的關鍵。如果水腫失治誤治,必然導致腎陽衰微,可使水腫更加嚴重。在治療上有多種方法可尋,最常用的是利尿法。此外對于面部的水腫,可用發汗法。對正氣不足的可用扶正固本法和健脾利水法,對于全身嚴重的水腫,正氣未虛而水腫嚴重者,可用瀉下逐水法。總之,水腫的治療,要注意處理好扶正與祛邪的關系。一般說來,水腫的消退,不等于余邪已盡,病根已除,要注意扶正與祛邪并用,純補則可使水腫復發。在水腫的消退階段,宜用祛邪面不傷正,扶正但不留邪的和法治療。待余邪已盡,再根據氣血陰陽的偏損情況,合理進行善后調補。
西醫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內分泌失調,以及營養不良等疾病所引起的水腫,可屬本病范疇。
(一)問診要點
本病在問診時,要注意病人水腫的部位,是以顏面為主,還是以下肢為主。水腫的時間,是在清晨,還是在傍晚,或是在活動以后。水腫的程度,是否可有凹陷,以及病程的長短和水腫前有無誘因等。如果水腫在腹部,皮膚蒼黃,則為鼓脹;如果局部腫脹疼痛,色澤焮紅,可能是癰疽,不屬水腫范疇,應注意區別。
除水腫這一主癥外,還應通過問診,了解兼夾癥的情況,以確定病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如果以頭面部為主,多為風邪引起;從下肢開始的,可為水濕之邪引起。凡感受風邪、水氣、濕毒、濕熱諸邪,多為表、熱、實證,應按陽水論治;凡因飲食、勞倦、房勞過度,損傷止氣所致的,多屬里、虛、寒證,應按陰水論治。
(二)分型問診
1.風水泛濫
問診:眼瞼浮腫,來勢迅速,甚者遍布全身,可伴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癥。偏于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偏于風寒者,兼見惡寒,咳喘。
治法:散風清熱,宣肺利水。方用越婢加術湯加減。屬風熱偏盛,咽喉腫痛者,可加板藍根、桔梗、連翹;尿少者,可加鮮茅根、車前草;屬風寒偏盛者,去石膏,加蘇葉、防風。
2.濕毒浸淫
問診:眼瞼浮腫,逐漸遍布全身,小便不利,或身生癰腫,惡風發熱。
治法:宣肺解毒,利濕消腫。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大便干燥者,加大黃、芒硝。
3.水溫浸漬
問診:病人可有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休困重,心胸憋悶,惡心納呆。
治法:健脾化濕,通陽利水。方用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如有咳喘者,可加炙麻黃、杏仁、葶藶子。
4.溫熱壅盛
問診:病人全身浮腫,皮膚發亮,胸脘病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
治法:清熱利濕。方用疏鑿飲子加減。
5.脾陽虛衰
問診:身體腫脹,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納呆便溏,面色萎黃,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治法:溫陽健脾利水。方用實脾飲加減。小便短少明顯者,加桂枝、澤瀉。
5.腎陽不振
問診:面浮身腫,心悸氣短,腰部疼痛,畏寒怕冷,神疲乏力,面色晦暗。
治法:溫腎壯陽利水。方用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若小便量多,去澤瀉、車前子,加菟絲子、補骨脂;若心悸、口唇紫紺,可加大附子用量,另加桂枝、炙甘草、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