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證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11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2
痿證是以筋骨痿軟無力,肌肉瘦削,皮膚麻木,甚至手足不能隨意運動為特征的一類疾病。在《素問·痿論》中指出,本病主要病理為“肺熱葉焦”,肺燥不能輸精于五臟,因而五體失養,產生痿軟證候。在治療法則上提出“治痿者獨取陽明”之說。固時《素問·生氣通天論》還認為濕熱也是痿證的發病原因之一;宋代醫家又提出了內臟氣血不足是痿證的病機特點,《臨證指南醫案·痿》指出“肝腎肺胃四經之病”,說明四臟氣血津精不足是導致痿證的直接因素。總之痿證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西醫的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進行性肌痿縮、重證肌無力、周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癥、癔病性癱瘓和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后遺癥等疾病,屬本病范疇。
(一)問診要點
痿證雖以兩足痿軟為多見,亦有手、足,舌、腰、膝俱痿弱不用的。必須審證求因,根據不同類型進行不同的治療。
痿與痹、中風不同。痹證日久,亦有肌肉消瘦麻木,與痿相似,但痹證則多有疼痛癥狀。中風后遺證與痿證亦有相似之處,但中風有半身癱瘓、口眼?斜,語言謇澀等癥狀,痿證則無這些癥狀。
痿證多因濕、熱、痰、瘀以及氣陰不足等形成,治法以清熱、除濕、祛痰、活血、補氣、潤燥為主。臨床上常見虛中夾實之證,又當根據情況祛邪與扶正同時并用。
(二)分型問診
1.肺陰不足
問診:兩足痿弱,皮膚枯燥無汗,喘咳無痰,咽干便結,五心煩熱,舌絳苔少,脈細數。
治法:清熱生津,益胃潤肺,方用清燥救肺湯。若病久面色晄白,神倦氣短者,去桑葉、石膏、枇杷葉,加黃芪、白芍、生地益氣養營。
2.濕熱不攘
問診:兩足痿軟微腫,身重胸痞,小便赤澀熱痛,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滲濕,堅陰。方書加味二妙散。如兩足熱甚,口干舌燥者,加苦參、知母、麥冬、銀花。
2.濕痰留滯
問診:下肢痿弱無力,麻木不仁,并見頭目眩暈,時欲嘔惡,苔膩。
治法:祛痰運脾。方用二陳湯加味。若膝脛逆冷,脈沉遲者,為脾腎陽虛,加白術、附子溫脾腎以扶陽。
4.肝腎虧虛
問診:多見咽干,目眩,發落,腰痛不能舉,下肢肌肉消瘦,步履全廢,遺精陽痿,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補益肝腎。方用虎潛丸。如兩足灼熱,火上沖者,去干姜、陳皮,加元參、山藥、地骨皮養陰清熱;若病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者,加人參、黃芪、鹿角膠、菟絲子、杜仲。
5.氣虛血瘀
問診:兩足痿軟不用,甚至手足俱廢,肌肉麻木不仁,面黃肌瘦,神倦短氣,唇舌紫暗。方用圣愈湯加味。如手足麻木重,舌痿不能伸縮,無痰者,為血瘀氣滯,去白芍,加赤芍、三七、橘絡、木通以通絡行瘀;如肌膚甲錯。形體消瘦,手足痰弱,為瘀血久留,用大黃?蟲丸緩中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