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問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問診 > 蟲證的問診

蟲證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11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9

蟲證是指寄生在人體腸道的蟲類所引起的病證,是一種發病較高的常見病、多發病,以農村多見。常見的蟲證有蛔蟲病、絳蟲病、鉤蟲病、蟯蟲病、姜片蟲病等。就病因而論,蛔蟲病常因誤食沾有蛔蟲卵的不潔之物而引起,進入人體后寄生在小腸內,擾亂脾胃氣機,吸食水谷精微。蛔蟲性動好竄,善于鉆孔,可上竄于胃,引發惡心嘔吐,吐蛔;鉆入膽道,肝氣閉郁,膽氣不行,脘腹劇痛而成蛔厥,鉆入闌門,氣滯血瘀、肉腐血敗,而形成腸癰。絳蟲病是由豬絳蟲或牛絡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引起的疾病,是因吃了未煮熟的含襄蟲的豬肉或牛肉,從而使囊蟲進入腸道所致。鉤蟲病流行于我國南方各省,多因鉤蚴接觸人體皮膚,并鉆入皮膚進入小腸發育為成蟲所致。蟯蟲病多見于兒童,因吞入蟯蟲卵引起成熟的雌蟲在夜間由腸道移行至肛門產卵常致肛門瘡癢,姜片蟲病多因進食生菱角、生荸薺,被附著的姜片蟲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上述幾種蟲類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損傷脾胃運化,擾亂臟腑功能,吸吮水谷精微、秏傷入體氣血。臨床常見的共同癥狀為面黃肌瘦,精神委靡,時見腹痛或有異嗜。對蟲證的治療,主要是驅除蟲體以消除病因,健運脾胃以改善癥狀。

西醫的蛔蟲癥、膽道蛔蟲、絳蟲癥、蟯蟲癥、鉤蟲癥和姜片蟲癥相當于本病。

(一)問診要點

蟲證病人以面黃肌瘦,精神委靡,腹痛及嗜異為共同癥狀。但因感染不同的重提而癥狀有輕重程度的差別,并具有不同的癥狀特點,正如《景岳全書·諸蟲》說:“蟲之為病,其類不一,或漸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久而為害,則為腹痛,食減,漸至羸痩而危者有之。”經問診及必要的化驗蟲卵的檢查,即可做出正確診斷。如經常表現臍周疼痛,大便中見蛔蟲即為蛔蟲癥;如人體漸瘦,乏力,糞便中見有節狀寸白蟲多為絳蟲病;如好食易饑,肌色萎黃,面足浮腫多為鉤蟲病;如肛門奇癢,夜間有線頭狀白蟲跗于肛門周圍則為蟯蟲病;如肢痛腹瀉,糞便中有見姜片蟲體則為姜片蟲病。

(二)蛔蟲病分型問診

1.腸蛔蟲病

問診:臍周腹痛、時作時止,胃脘嗜雜,甚或吐蟲。便蟲,腹中蟲瘕。伴不思飲食,面黃肌瘦,鼻孔作癢,睡中蚧齒流涎。

治法:安蛔驅蛔,健運脾胃。方用化蟲丸加味。若腹痛劇烈則用烏梅丸安蛔驅蛔。

2.蛔厥

問診:驟然發作胃脘部及右脅劇烈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輾轉不安,嘔吐蛔蟲,痛止如常人,腹壁柔軟。

治法:安蛔定痛,驅除蛔蟲,方用烏梅丸加減。待痛止或痛減后用膽道驅蟲湯。

(三)絳蟲病問診

問診:上腹部或全腹部隱隱作痛,或腹瀉,肛門作癢,久則消瘦乏力,大便內或襯褲上時見白色節片。

治法:驅除絳蟲,調理脾胃。方藥可用棕椰60~120克,切碎,文火煎2小時,清晨空腹頓服,服后4小時無大便排出可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殼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時后服檳榔煎劑。

(四)鉤蟲病分型問詐

1.脾虛濕滯

問診:面色萎黃或面苗而虛浮,善食易饑,食后腹脹,或異嗜生米、茶葉、木炭之類,神疲肢軟。

治法:健脾燥濕,和中補血。方用黃病絳礬丸加減。

2.氣血兩虛

問診:顏面、肌膚萎黃或蒼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腫。脘悶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暈耳鳴,心悸氣短。

治法:補益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木香、砂仁及榧子、雷丸、檳榔、鶴虱、貫眾、百部等驅蟲之品。

(五)蟯蟲病問診

問診:肛門發癢,夜間尤甚,睡眠不安,可見肛門周圍細小蠕動的白色蟲體,久病則出現納減、腹痛、腹瀉、消瘦。

治法:驅蟲止癢。方用追蟲丸。并可配合百部煎劑灌腸。并應防止重復感染,勤換內褲、被褥。

(六)姜片蟲病問診

問診:一般無自覺癥狀。可見輕度腹痛、腹瀉,或惡心嘔吐,甚者精神倦怠,或腹脹浮腫。

治法:驅蟲健脾。驅蟲用檳榔50克,文火煎煮1小時,取汁晨服。合黑丑研粉內服效更佳;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