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12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9
頭痛,是指以頭的某些部位或全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頭為諸陽之會,與厥陰肝脈會于巔,諸陰寒邪小能上逆,為陽氣窒塞,濁邪得以上居,厥陰風火乃能逆上者作痛。故頭痛一證,皆由清陽不升,火風乘虛士入所致。頭又為髓海所居之處,既有經絡與臟腑相連,又有諸竅與內外相通,因此,多種急慢性疾病都可以引起頭痛。
頭痛是臨床上一個常見的證候。古代醫家將頭痛分為外感頭稍和內傷頭痛兩大類,又將內傷頭痛稱為“頭風”“頭風痛”或“腦風”。如《雜病源流犀燭》說:“新而暴者為頭痛,深而久者為頭風。”因內傷頭痛的表現有多種,根據癥狀特點的不同,又有一些專門的名稱,如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者,稱為“真頭痛”;頭痛起塊,或鳴如雷震者,稱為“雷頭風”;頭痛而頭腦鳴響,狀如蟲蛀者,稱為“天白蟻”;偏側頭痛,疼痛劇烈者,稱為“偏頭痛”或“偏頭風”。
西醫的感冒、鼻炎、副鼻竇炎、三叉神經性頭痛、偏頭痛、腦震蕩后遺癥等可屬本病范疇。
(一)問診要點
診治頭痛,除詳察病因外,并應從頭痛之久暫、部位及虛實等各方面,進行辨證論治。暫病之頭痛,大多痛勢較劇、無休止,多因外邪致病,多屬實證,應以祛邪為主;久病之頭痛,痛勢大多較緩,時作時止,多囚內傷致病,證多屬虛,應詳審病機、以滋陰潛陽,補益氣血等為治。但由于痰飲、瘀血所致者,則又虛中有實,自當分別施治。
(二)外感頭痛分型問診
1.風寒頭痛
問診:頭痛時作、吹風遇東輒發,確連項背,惡風寒,口不渴,苔薄白,脈浮。
治法:疏風散寒。方用川芎茶調散為主方。
2.風熱頭痛
問診:頭痛如裂,面目紅赤,口渴欲飲,發熱或惡風,便秘溲赤,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泄風熱。方用桑菊飲加黃芩、枙子。若溫熱傷津、癥見舌紅少津,加石斛、花粉之類;熱重者,可用黃連上清丸;若口大渴,脈洪大,去姜黃,加石膏、知母寒涼之品,若大便燥結,口鼻生瘡,為內火熾盛之證可加大黃以通腑氣。
3.風濕頭痛
問診:頭痛如裹,肢體倦重,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
治法:祛風勝濕。力用羌活勝濕湯為生方。
(三)內傷頭痛分型問診
1.熱厥頭痛
問診:頭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耳鳴,目赤,發熱,口渴,心煩,小便赤。
治法:清熱祛風。方用新定熱厥頭痛方。若頭痛劇烈,痛連齒齦,紅腫者,為膽胃熱甚化火生風,風火上沖,加僵蠶、蟬蛻、石膏以清熱祛風;舌赤白睛赤者,為風熱日久入絡,加丹皮、紫花地丁、夏枯草以清血熱、解毒;若頭痛起核塊,或如雷鳴者,為風濕上攻之雷頭風,用清震湯。
2.痰厥頭痛
問診:頭眩暈重痛,甚則頭痛如裂,胸脘滿悶,嘔吐痰涎,四肢厥冷,苔白膩。
治法:化痰運脾。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若頭痛左右移動者,為風痰上擾,加南星、白附子;頭痛目赤腫,為肝郁脾濕,濕熱上走空竅,加菊花、茺蔚子、刺蒺藜、桑葉。
3.血瘀頭痛
問診:頭痛久不愈,痛如錐刺,固定不移,日輕夜重,舌紫暗,脈弦澀。
治法:活血行瘀。方用通竅活血湯。若頭脹痛,發熱,舌絳者,為血瘀日久化熱,去川芎、蔥白、生姜、黃酒,加地龍、生地、丹皮;若頭刺痛不止,目腫大流淚羞明者,為瘀血阻滯肝絡,去生姜、黃酒,加茺蔚子、草決明、刺蒺藜、刺猬皮。
4.肝陽頭痛
問診:頭痛突然發作,痛引巔頂,頭目眩暈,顴赤熱,易怒難眠,口苦舌赤,溲黃。
治法:滋陰潛陽,平肝熄風,方用羚羊鉤藤湯。若失眠多夢者,加石決明、珍珠母、夜交藤。
5.陰虛頭痛
問診:頭空痛,眩暈耳鳴,腰膝軟弱無力,夜熱盜汗,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養腎陰。方用杞菊地黃丸加五味子。若頭痛腦暈,心悸,舌淡,脈虛細,為血虛生風,四物湯加菊花、蔓荊子、炙甘草;若頭痛盜汗重者,加生龍牡。
6.陽虛頭痛
問診:頭腦空痛,遇風寒則痛劇,得溫痛減,四肢欠溫,腰膝無力。
治法:溫腎壯陽,方用附子湯。若嘔吐涎沫頭痛者,用吳茱萸湯;若頭痛綿綿,過勞則甚,少氣懶言,體倦無力,食欲不振者,方用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