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問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問診 > 中風的問診

中風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12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9

中風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木昏仆而僅以?僻不遂為主癥的一種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驟,癥見多端,變化迅速,與自然界中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古代醫家從廣義角度來認識風病,遂命之為中風。又因其發病突然而亦稱之為“猝中”。《內經》中依據不同的癥狀表現和發病的不同階段又稱之為仆擊、大厥、薄厥、偏枯、偏風、身偏不用、痱風等不同名稱。中風屬于本虛標實之證,其發病機理較為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方面,其中又以肝腎陰虛為其根本。因素體肝腎不足或氣血虧虛,加之風火相煽,痰桯壅盛,氣血郁阻或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于腦。本病大多屬危急重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則預后不良;亦有發病較輕或治療得當者,患者可存活,但部分患者殘留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后遺癥。

西醫的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相當于本病。

(一)問診要點

本病因患者病情較重,常不能自我表達,故在問診時應向家屬及知情者詢問病情。問診要點可為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斜,肢體麻木。上述癥狀可數組兼見,亦可單獨出現。還應詢問患者發病以前有無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先兆,詢問患者年齡,有無高血壓病史,有無家族史,有無消渴病史,是否嗜好膏粱厚味、煙酒、辛辣食品,是否因惱怒、勞累、酗酒、感寒、便秘等誘發。本病應與厥證、痙證、痿證、中暑等疾病加以鑒別。

本病以有無猝然昏仆而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中經絡者以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斜,頭暈目眩,舌強語謇等癥為問診要點。中臟廝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體強直或癱瘓,口噤,項強,半身不遂等癥為問診要點。

(二)中風經絡分型問診

1.肝陽暴亢

問診: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口眼?斜,眩暈頭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黃,伴面紅目赤。

治法:鎮肝熄風。方用天麻鉤藤飲和龍膽瀉肝湯。言語不利甚者,加菖蒲、遠志以祛痰利竅。

2.風痰阻絡

問診: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強語謇,肢體麻木,或手足拘急,頭暈目眩。

治法:燥濕化痰,平肝熄風,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頭痛頭暈重者,可加石決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風,亦可用解語丹治之。

3.痰熱腑實

問診:半身不遂,舌強不語,口眼?斜,口粘痰多,腹脹便秘,午后面紅煩熱。

治法:通腑泄熱。方用星萎承氣湯和安腦丸。

4.氣虛血疲

問診:半身不遂,肢體軟弱,偏身麻木,口?語謇,手足腫脹,面色淡白,氣短乏力、心悸自汗。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方用補陽還五湯。言語不利甚者,加用郁金、菖蒲、遠志以祛痰利竅;兼口眼?斜者,加牽正散以祛風通絡;肢體麻木者,加陳皮、半夏、茯苓、膽星以理氣燥濕而祛風倓。

5.陰虛風動

問診: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強語謇,心煩失眠,眩暈耳鳴,手足拘攣或蠕動。

治法:滋陰潛陽,熄風通絡。方用鎮肝熄風湯加減。

(三)中風臟腑分型問診

1.風火蔽竅

問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兩目斜視或直視,伴肢體強直,口噤,項強,面紅目赤,兩手握固拘急,甚則抽搐,角弓反張。

治法:清熱熄風,開竅。方用安宮牛黃丸加羚羊角湯。

2.痰火閉竅

問診:突然昏倒,昏憒不語,躁擾不寧,肢體強直,痰多息促,鼻鼾身熱,大便秘結,伴兩目直視。

治法:清熱熄風,豁痰開竅。方用至寶丹和導痰湯,或用星萎承氣湯以通腑化痰。

3.痰濕蒙竅

問診:突然神昏似睡,半身不遂,肢體癱瘓不收,伴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

治法:豁痰熄風,辛溫開竅。方用蘇合香丸和滌痰湯。

4.元氣衰敗

問診:神昏,面色蒼白,瞳孔散大,手撤肢逆,二便失禁,氣息短促,多汗膚涼。

治法:益氣同陽,救陰固脫。方用參附湯合生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