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辨證體系提供新認知
發布時間:2022/09/24 中醫辨證 瀏覽次數:15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色與精華,從《傷寒雜病論》到歷代醫家的探索,再到當代中醫診斷學大家朱文鋒創立證素辨證學,其發展得到不斷進步和完善。南京中醫藥大學吳承玉潛心研究40余年,在參閱大量中醫理論文獻并調查古今醫案及臨床21206份病案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等方法,創建中醫藏象辨證體系,并出版了《中醫藏象辨證學》,實現了辨證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藏象辨證體系是在中醫藏象理論指導下,遵循“以象測藏、從癥辨證”的原則,分析臨床信息,識別疾病當前階段藏系統的病位與病性,概括為完整、規范證名的診斷思維過程。吳承玉提出“以藏系統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類立證”的證體系,將中醫辨證與五臟系統生理病理緊密結合,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新的認知模式。
構成證(簡稱Z)診斷的核心為藏象辨證要素(簡稱Xn),來源于臨床信息,主要從四個方面獲取:一是對該證診斷具有特殊意義的最常見癥狀以及特異性癥狀,能明確提示藏象病位與藏象病性,在診斷上具有特定意義,為主癥(簡稱A);二是一般伴隨癥狀,在該證中出現頻率較高,在診斷上具有完善性和輔助性意義,可幫助確立藏象病位與藏象病性,或不同程度地顧及該證的變異型、非典型型、過渡型的診斷,為次癥(簡稱B);三是舌脈變化(簡稱C);四是西醫學檢驗指標(簡稱D)。
藏象辨證要素的辨識包含12條組合規律:⑴A+B+C+D→Xn→Z;⑵A+B+C→Xn→Z;⑶A+B+D→Xn→Z;⑷A+C+D→Xn→Z;⑸B+C+D→Xn→Z;⑹A+B→Xn→Z;⑺A+C→Xn→Z;⑻A+D→Xn→Z;⑼B+C→Xn→Z;⑽B+D→Xn→Z;⑾C+D→Xn→Z;⑿A1+A2+……+An→Xn→Z(An代表多個并存的主癥)。由此確立了由臨床信息辨識藏象病位、藏象病性,再由藏象病位、藏象病性組合成證的藏象辨證思維模式。
藏象辨證體系突出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病證結合”的辨證原則,不僅奠定了辨證規范化的基礎,使中醫臨床辨證有規律可循,而且體現圓機活法,因人制宜,符合個體化診療模式的特點。同時將中醫學“辨證”與西醫學“辨病”相結合,實現臨床既針對現階段的即時性,又把握全病程的預見性,是中西醫學兼容互補的一個范例。藏象辨證理論還潛藏建立智能辨證軟件的應用前景,可為未來中醫智能診療系統的開發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