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辨證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辨證 > 發熱癥狀的鑒別診斷

發熱癥狀的鑒別診斷

發布時間:2022/09/24 中醫辨證 瀏覽次數:14

發熱的原因很多,一般分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兩類。外感病初期,發熱與惡寒或惡風同時并見,即“惡寒發熱”;當表邪入里化熱,或陰虛火旺,陽熱內盛,多表現為但熱不寒;邪居半表半里,則發熱與惡寒交替出現,即“寒熱往來”。“惡寒發熱”與“寒熱往來”已在“怕冷”篇中介紹,在此主要討論“但熱不寒”。

此外,發熱又可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分為頭面熱赤、目熱、口唇熱、脅下熱、胸中熱、腹中熱、四肢熱、足下熱、五心煩熱等。根椐熱勢變化的不同有壯熱、潮熱、微熱三種。

【概述】

但熱不寒即病人但覺發熱而無怕冷的感覺,熱多見于外感熱病熱盛期,或內傷病臟腑火熱熾盛等證,低熱多山于勞倦內傷氣血虧損,或急性熱病后期陰虛火旺等導致。

【鑒別診斷】

邪熱壅肺證:發熱而不惡寒,咳嗽胸痛,咯痰黃稠腥臭,鼻煽氣粗,口渴咽痛,舌紅苔黃燥或黃膩,脈滑數。

熱擾胸膈證:身熱心煩,懊惱不安,咽痛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陽明經證:不惡寒、反惡熱,壯熱面赤。大汗出,大煩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洪大。

熱結腸道證:日晡熱甚,腹脹滿拒按,便秘,或熱結旁流,甚則神昏譫語,煩躁不安。舌苔黃燥或焦黑,脈沉實有力。

熱入營分證:發熱夜甚,或潮熱,神昏譫語,心煩,夜寐不安,口渴不甚,或渴不欲飲,斑疹隱隱。舌質紅繹,脈細數。

熱入血分證:發熱夜甚,神昏譫語,甚至發狂,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心煩,多伴有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舌絳紫,脈細數。

濕熱郁蒸證:身熱不揚,熱勢弛張,午后轉盛,汗出不解,渴不多飲,胸悶脘痞,身重納呆。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暑熱(傷氣)證:發熱面赤,頭痛氣粗,汗出過多,口渴引飲,胸悶煩躁。舌紅苔黃燥,脈洪數。

此外,暑季小兒久熱不退,暮熱早涼,兼有渴飲、尿多、煩躁、夜寐不安。舌紅少津,脈細數。

陰虛證:午后或夜間潮熱,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心悸盜汗,消瘦,午后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瘀血內郁證:午后或夜間發熱,咽燥口干,漱水不欲咽,腹中徵塊,或身有痛處,甚則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舌見瘀斑或青紫,脈細澀。

【鑒別要點】

外感、內傷均可導致發熱,前者“翕翕發熱”,后者“蒸蒸發熱”。所謂翕翕發熱是言皮膚發熱,按之烙手,是熱在外;所謂蒸蒸發熱,有如熏蒸之狀,多兼煩躁等證。是熱在內。外盛病初期發熱多伴有惡風之現象,若熱勢漸升,惡寒之證減或消失,為表邪傳里之象,繼而出現口渴煩躁等里熱證,里證之發熱又有虛實之分,實證之發熱,熱勢較高,病程較短,病勢較急,多口渴引飲,舌老脈實,虛證之發熱,熱勢較低,病程較長,病勢較緩,多發熱少飲,舌嫩脈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