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肝為血室
發布時間:2022/09/30 中醫辨證 瀏覽次數:14
歷代醫家對于《傷寒雜病論》中血室的認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言血室為胞宮說、沖脈說、大小腸說、胸膈以上胸腔之地說、血脈血分說、不必拘定部位說等諸多學說。然認為“肝為血室”。
《傷寒論》143條: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婦人中風,發熱惡寒是表證,經水適來而失血,則肝血虧虛,在表之邪乘虛入侵而與血搏結。若得之已七八日,則邪已內侵,表證已罷,而見熱除身涼;邪已入里,與血相互搏結,氣血運行不暢,脈道不利故而脈遲。胸脅為肝膽經所循行的部位,肝藏血主疏泄,現熱與血結,疏泄失司故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后世稱為“血結胸”。肝血虧虛,外邪乘虛而入與血搏結成實熱,血熱上擾神明而見譫語。期門為肝之募穴,肝藏血,熱與血結成實熱,故刺期門以疏利肝氣,氣機通,實熱去,血脈通,則病愈。
《傷寒論》144條: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婦人中風,初有表證,經水適來,外邪乘肝虛之時,內入與血搏結,而經水適斷,肝血虧虛,疏泄失職,故七八日后正氣有所恢復,致正與邪爭,續得寒熱。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病居少陽,尚可驅邪外達,故方用小柴胡湯和解樞機,助正祛邪。
《傷寒論》145條: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婦人傷寒發熱,恰逢經水來,外邪乘肝虛之時入侵于內,與血搏結。因氣屬陽而主日,血屬陰而主夜,病在血分而不在氣分,加之暮則陽入里,陰行事,故見白天神清,入暮譫語。言“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是指邪不在胃及上二焦,故不可妄用汗吐下三法。因“婦人傷寒,發熱”恰逢“經水適來”,邪尚有出路,病可自愈,臨床中亦可刺期門或予小柴胡湯治之,以縮短病程,不必拘泥。
《傷寒論》216條: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條文首冠“陽明病”,就必然存在陽明病的主要癥狀,即“胃家實”,則積久化熱,致肝失疏泄,藏血失司,而見下血,此下血當為肛門出血。肝失疏泄,氣機逆亂,熱與血結,上擾清空故見譫語、但頭汗出。故刺期門以利肝氣,瀉肝熱,濈然汗出則愈。此熱入血室之下血并不僅僅見于婦人,亦可見于男性,由此可知,血室男女皆有,熱入血室之證,男女均可見到,臨證時需加以注意。誠如成無己云:“陽明病下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者,斯蓋言男子,不止謂婦人而言也”;喻嘉言云:“男子陽明經病,下血譫語者,亦為熱入血室”;柯琴云:“男婦俱有是證”;張隱庵云:“此言陽明下血譫語,無分男婦而熱入血室也。”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云:“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后者,此為水與血并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少腹為肝經所循行的部位,產后失血致肝血虧虛,失于所藏,水邪乘虛而入與血結,故曰:“此為水與血并結在血室也”。因此方選大黃甘遂湯,大黃甘遂破血逐水,阿膠養血扶正,使邪去而正不傷。
朱邦賢云:“肝為剛臟,少陽生氣寓于其間,既有敷和之德,又有收藏之能,收發自如的生理特性,用來說明其對氣血的調節作用,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藏,動則血敷而運,靜則血收而藏,機體于動靜之中,血運有敷藏之便。”這同樣說明了血與肝臟的所藏關系。正如柯琴所云:“血室者,肝也,肝為藏血之臟,故稱血室。”
綜上所述,通過對《傷寒雜病論》中有關“血室”記載原文的深入分析,熱入血室總因肝藏血功能失司,致外邪乘虛而入,與血搏結所致,故認為“肝為血室”,因此“熱入血室證”也非婦人專屬,而是男女皆有。
上一篇: 衛氣營血辨證的臨床意義
下一篇: 《三易洞璣》中的中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