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辨證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辨證 > 什么是六淫辨證

什么是六淫辨證

發布時間:2022/10/08 中醫辨證 瀏覽次數:8

風、寒、暑、濕、燥、火為天之六氣,屬于正常的氣候變化。當人體正氣不足,不能適應氣候變化;或氣候出現異常、劇烈變化,正氣無法與之抗衡時,六氣就成為致病原因,稱為六淫。此外,疫癘亦屬外感病證,故在此一并討論。

六淫(風證、寒證、暑證、濕證、燥證、火證)發病特點有三:一為多有季節性 ,如冬多寒病、夏多暑病,且常與氣候的急驟變化有關。二為六淫可單獨為病,亦可數淫同病,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病,六淫尚可相互轉化,如風寒化熱、濕邪郁久化熱、化燥等。三為病由外邪侵入所致,故發病之初常見表證,隨病勢發展而逐漸出現里證。

六淫辨證之風證

風為陽邪,百病之長,其性輕揚,善行數變,具有發病迅速,消退也快,游走不定的特點。風邪致病常犯諸陽之首的頭部、體表與上焦的肺臟,且病位不定,游走無常,發病迅速,變化快,風性主動,常見動搖不定的癥狀,如抽搐、振顫、麻木、 瘙癢、頭暈目眩等癥狀。在臨床上還有因機體內部的病理變化而出現上述癥狀,與外界風邪無關,稱之為”內風”,將在臟腑辨證中詳述,不屬本章范疇。

1.傷風:惡風、微發熱,頭痛,汗出、鼻塞流涕,咽癢咳嗽、失眠多夢、苔薄白,脈浮緩。

2.風痹:四肢關節及周身關節游走性疼痛。

3.風水:發熱、惡風、頭面浮腫,小便不利。

4.風疹:皮膚瘙癢,漫無定處,皮膚出現丘疹,或紅或白,時隱時現,遇風加劇。

5.風中于絡:突然面部麻木不仁,口眼喎斜,甚則流涎。

6.破傷風:外傷后頸項拘息,口噤不開,肢體抽搐、痙攣、角弓反張等。

六淫辨證之寒證

寒為陰邪,易傷人之陽氣,其性凝滯,則氣血不通,不通則痛。主收引則腠理閉塞、經脈拘急。寒邪侵襲人體,陽氣不能衛外,以致邪氣入侵致病。病變有傷寒、中寒之分。若寒邪傷于肌表,名曰傷寒;直中臟腑,名曰中寒。至于內寒,為機體陽氣不足,屬陽虛證,不入六淫范疇。但內寒與寒邪常相互影響,如陽虛內寒之人易于感受外感;而外寒侵入后,常使陽氣受損,導致內寒發生。

1.傷寒: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或咳嗽氣喘、鼻塞,脈浮緊,苔薄白

2.中寒:嘔吐清水,腸鳴泄瀉,脘腹冷痛,痛劇急驟、遇寒加劇,苔白厚,脈沉緊或弦。

3.寒痹:四肢關節疼痛,拘攣,屈伸不利,遇寒加劇

六淫辨證之暑證

暑為陽邪、其性火熱,最易耗氣傷津。心主火,暑邪亦屬火,極易內傳,傷及心營。暑必夾濕,常與濕邪相合為病。

1.傷暑:身熱,汗多,渴飲、溲赤、疲乏無力、舌紅,脈虛數、或納呆嘔惡,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2.中暑:夏季高溫突然發熱,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手足厥冷,口渴,呼吸急促、甚則昏迷驚厥、舌絳干燥,脈濡數或大而虛。

3.暑溫:發病急驟,初起即高熱,汗多,煩渴,舌紅苔黃,脈洪數等熱入氣癥狀;傳變迅速,重者多有神昏抽搐。

六淫辨證之濕證

四季之中,以長夏濕氣最盛,故長夏多濕病。除季節因素外,居住環境潮濕也可致病。脾失健運而致的內濕,不屬本章范疇。

濕為陰邪,最易損傷人之陽氣。脾喜燥而惡濕,濕邪侵犯人體,最易損傷脾陽。濕邪易阻礙氣機運行,其性重濁,粘滯不爽,病多纏綿難愈。濕性趨下,病多見下部癥狀,濕性彌漫,致病范圍廣泛,且易與它邪合病,如暑濕,寒濕,風濕等。

1.傷濕:惡寒發熱、頭脹而痛,胸悶納呆、脘痞、惡心,或口不渴,肢體困重酸楚,疲乏無力,苔薄白而膩,脈濡或緩。

2.冒濕:頭重如裹,肢體酸楚,周身倦怠等。

3.濕痹:肢體關節腫痛酸楚沉重,屈伸不利。

4.濕溫:身熱不揚,朝輕暮重,汗出而熱不解,稽留不退,脘悶食少,便溏不爽,肢體困倦等。

5.濕疹:又稱浸淫瘡,詳見望診之望皮膚。

六淫辨證之燥證

|<<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