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藥製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藥製劑 > 中藥制劑–明膠

中藥制劑–明膠

發布時間:2022/09/26 中藥製劑 瀏覽次數:18

明膠在《本草逢原》中系指用黃牛皮經熬制成的膠,即黃明膠屬上述膠劑之列。目前明膠不但采用牛皮,更多的是采用豬皮等為原料經提取制得的制品。明膠是膠原蛋白通過水解而制成的。膠原蛋白(簡稱膠原)是動物的皮、骨中最重要的蛋白質組分,如存在于真皮結締組織膠原纖維中的膠原約占干燥真皮的98%。動物膠特別是明膠的用途極為廣泛,目前我國已有三、四十個行業用明膠作配套的原材料。在醫藥方面的應用亦相當廣泛,就藥物制劑而言,明膠是膠囊、膠丸、“微囊”、明膠代用血漿、明膠海綿的主要原料;另外,栓劑、片劑、延效制劑等輔料亦常用明膠。這些劑型已經成為中藥常用劑型,因此在中藥制劑中經常應用明膠,故有必要學習掌握明膠的性質和制法等知識與技術,同時也從一定意義上講,給中藥膠劑的改進提供直接參考。在這里還要指出,中西醫均認為明膠有其特有的藥效,中醫視明膠(黃明膠)為止諸般失血之藥也。固氣斂脫與阿膠仿佛通用,但其性平補,宜于虛熱者也;如散癰腫,調膿止痛,護膜生肌,則又邁于阿膠一籌也;西醫也應用明膠做血漿代用品,而且分子量為12500~25000的明膠的氧化聚合物或其他明膠衍生物,它們都沒有明顯的毒性和抗原性。由于其來源廣泛,制法簡單,成本低廉,又有一定抗休克療效,所以不失為有價值的血漿代用品。60年代瑞士已將明膠列為重要的軍事儲備物質。因此明膠既是制劑的良好輔料,也是一種重要的藥品。

明膠的制法:

明膠的生產方法有四種:即堿法、酸法、鹽堿法和酶法等,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是堿法生產。現將制備工藝過程敘述如下:

原料整理:將不同品種的原料進行分類整理,如牛皮與豬皮;濕皮與干皮等應分開,揀出不合規格的皮另行處理。帶毛皮可用5%石灰乳或0.5~l%的硫化溶液浸泡,將毛脫去。鮮豬皮的脂肪層應刮去。干皮要泡在清水中浸軟。

石灰水預浸:將整理好的皮原料放人1%左右的石灰水中浸漬1~2d,然后切成小塊。

水力除污:將皮塊與水連續地加入水力除脂機內,利用水力的沖擊作用和高速鐵錘的機械作用,清洗除脂肪和污物。

石灰水浸漬:將去脂的皮塊放入浸漬池中,用2~4%的石灰水(比重1.015~1.035)浸漬。濕皮與水的比例為1:3~4,pH值為12.0~12.5。溫度最好在15℃,時間為15-90d。氣溫高時石灰水濃度可低些,氣溫低時其濃度可增大。此工序稱“發皮”;是明膠生產的關鍵工序之一。

洗滌中和:待皮塊膨脹后,撈出用水充分洗滌,經過多次洗滌,最后pH為9.0~9.5。 洗滌后,用酸中和剩余的石灰,先加水使原料浸沒,在不斷攪拌下,用6mol/LHOCI調節pH,為2.5-3.5。每隔一定時間加酸調整一次pH值,8h后可不再加酸使其平衡,共需12~16 h才能完成。中和后,排出廢酸水,在充分攪拌下用水洗凈,一般需8~12 h內完成。

熬膠濃縮:先在膠鍋內放入熱水,然后將原料倒入,注意不使粘結成團,同時緩慢升溫至55~65℃,熱浸6~8h后放出膠汁;再向鍋內加入熱水,使水溫較前次提高5~100C繼續熬膠,依此類推,進行多次,每次溫度也相應地逐步升高,最后一次可以煮沸。

將所得稀膠汁在600C左右用過濾棉、活性炭或硅藻土等作助濾劑,以板框式壓濾機過濾,得澄清膠液,膠液再用離心機分離,進一步除去油脂等雜質。

再將稀膠液放入減壓濃縮罐中,控制溫度65~700C進行蒸發濃縮,當膠液變濃時,可改為60~650C繼續減壓濃縮。根據膠液質量和干燥設備條件掌握膠液濃縮的濃度,如用冷熱風空調干燥時,膠液濃縮到比重1.050~1.080(500C)含膠量為23~33%即可。

凝膠干燥,經濃縮的膠液,乘熱加入一定量的過氧化氫、亞硫酸或尼泊金,即漂白又防腐。將濃膠液放人金屬盤或模型中冷卻,待完全膠凝生成膠胨

|<<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