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問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問診 > 膿耳的問診

膿耳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09/23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3

膿耳是指耳膜穿孔。耳內流膿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亦稱“聤耳”“耳疳”“耳底子”“耳癰”“耳濕”“耳中生毒”等。本病為耳科常見病之一,多發于小兒,易造成聽力損害,甚至還會出現嚴重并發癥,故應積極治療。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本病的病因病機可因宿有肝膽之火,風濕之邪外侵,內外之邪結聚于耳,蒸灼耳膜,熱毒熾盛,化腐成膿;或因脾虛濕困,上犯于耳,兼邪毒滯留,水濕邪毒泛溢于耳;或因腎虛,耳竅不健,邪毒易乘虛而入,以致急性實證變為慢性虛證膿耳;亦可因小兒患生他病,致使邪毒滯留,困于耳竅而生本病。本病的治療應在急性期抓緊時間進行徹底治療,必要時結合西醫治療,還應內治、外治相結合。

西醫的急慢性化膿生中耳炎、過敏性中耳炎相當于本病。

(一)問診要點

本病問診在于耳內流膿,結合檢查證實為膿液由耳膜破損從中流出即可確診。在問診時應詢問有無耳痛,疼痛部位深淺,有無聽力減退,并結合檢查,與耳癤、耳瘡相鑒別。

本病可分為肝膽火盛,邪氣外侵;脾虛濕困,上犯耳竅;腎元虧損,邪毒停聚三型。其問診應著重了解起病急緩,膿液的量、色、質,結合全身癥狀進行辨證。一般說來,起病急者屬實證,多為肝膽火盛;緩者多屬虛,或虛實夾雜之證,多為脾虛濕困或腎氣虧虛。流膿量多為濕熱;膿量少者為腎虛。膿色發黃為濕熱;色紅為肝膽火熾;白膿或青膿為脾虛;膿色黑腐則為腎虛。膿汁粘稠為火熱盛;膿質稀薄則屬虛證。

(二)分型問診

1.肝膽火熾,邪氣外侵

問診:起病急驟,耳內疼痛,起先痛輕漸轉劇痛,耳鳴,聽力障礙,后耳膜穿孔,膿液流出。膿液量多,色黃或紅,質粘稠,伴惡寒發熱,頭痛,口苦咽干,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初見耳膜紅腫,后有穿孔,從穿孔處有膿汁流出。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方用蔓荊子散加減。肝膽火盛者,加夏枯草、柴胡;膿已流出者,宜滲濕解毒,活血排膿,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并配合黃連滴耳液滴耳,或用爛耳散吹入耳內。

2.脾虛濕困,上犯耳竅

問診:耳內流膿,經久不愈,膿多,質稀,無明顯臭味,伴納少便溏,神疲乏力,頭暈頭重。耳膜穿孔有膿流出。

治法:健脾滲濕、補托排膿。方用托里消毒散加減。若膿時稀時稠,色黃為濕熱盛者,加魚腥草、蒲公英、車前子。并配合外治法(同前)。

3.腎元虧損,邪毒停聚

問診:耳內流膿。日久不愈,膿量不多,膿液污穢,或呈塊狀。有臭味,聽力減退。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頭暈眼花,遺精滑泄。耳膜穿孔。或有骨質破壞等。

治法:補腎培元,祛濕化濁。方用知柏地黃丸加魚腥草、夏枯草、桃仁、紅花、皂角刺等。外治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