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問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問診 > 脫疽的問診

脫疽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09/30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3

脫疽是一種以趾(指)末端疼痛、壞疽為主要癥候的疾病。《外科正宗·脫疽論》中說:“夫脫疽者,外腐而內壞也。此因平昔厚味膏粱,熏蒸臟腑,丹石補藥消爍腎水,房勞過度,氣竭精傷……其蘊蓄于臟腑者,終成燥熱火癥,其毒積于骨髓者,終為疽毒陰瘡。”故本病主要是由脾運不健,肝腎不足,寒濕侵襲,凝滯脈絡所致。

西醫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糖尿病壞疽等均屬本病范疇。

(一)問診要點

本病主要表現為初起趾端涼、麻、痛,局部皮膚蒼白或青紫。伴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結合下肢血流檢查,不難診斷。問診應注意患者年齡及既往病史。一般青壯年男住,有吸煙史或受寒史者,多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老年患者有動脈硬化病史者,應考慮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糖尿病患者,局部壞疽多為濕性脫疽。

(二)分型問診

1.寒溫或虛寒

問診:患肢趾端涼、麻、酸痛,患肢沉重,喜暖怕涼,局部皮膚蒼白冰冷,小腿常有抽痛或伴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

治法:溫陽通脈,散寒祛濕。方用陽和湯或獨活寄生湯加減。

2.血瘀

問診:病程已較長,患肢皮膚暗紅或青紫,下垂時更甚,抬高則變蒼白,皮膚干燥,汗毛脫落,趾甲變厚,并可在趾端反復出現粟粒樣黃色瘀點。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患肢持久性疼痛,夜間尤甚。

治法:活血通絡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3.熱毒

問診: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局部皮膚暗紅而腫,皮膚上起黃皰,漸變為紫黑色,并呈浸潤性蔓延,患肢劇痛。肉枯筋萎者為干性壞死。若潰破腐爛,肉色晦暗則為濕性壞死。

治法:清熱解毒止痛。方用四妙勇安湯、顧步湯加減。

4.氣血兩虛

問診:久病體衰,患肢肌肉萎縮,皮膚干燥脫屑,趾甲肥厚。壞死組織脫落后,創面生長緩慢,經久不愈,肉芽個鮮。伴神疲倦怠,心悸氣短,面容憔悴。

治法:補氣養血通絡。方用人參養榮湯加減。

5.腎虛

問診:此證可見于脫疽病初期或病程日久者,除局部表現外,凡兼見神疲乏力,面色無華,上半身熱,下半身寒。口談不渴,頭暈腰痛。筋骨萎軟者皆為腎虛之象。

治法:補腎益氣,活血通絡。偏腎陽虛者用附桂八味丸加減;偏腎陰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