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問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問診 > 小兒厭食的問診

小兒厭食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02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4

厭食是指小兒食欲不振,甚至不思乳食的一種常見病證。產生厭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素飲食不節,喂養不當,損傷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小兒時期“脾常不足”,食欲不能自調,乳食不知自節,家長往往缺乏保育知識,片面強調給予高營養的滋補食品,亂投雜食,或恣意投其所好,養成偏食習慣,遂使牌失健運,胃不思納,產生厭食。《張氏醫通》指出:“惡食有虛實之分,實則心下悶痛,惡心口苦,二陳加黃連、積實,虛則倦怠,色萎黃,心下軟,異功散加砂仁、木香;有痰惡心,六杜子加香砂。”這一論述較好地概括了厭食的辨證及治療要點。本病的病變臟腑在脾胃,臨床證候有虛實之分,但虛、實之象均不過重,多數經合理治療可很快治愈,本病治療原則以調理脾胃為主,針對不同證候采用運牌,補脾等治法,糾其偏頗,補其不足,以和為貴,以運為健。

西醫的小兒營養性鋅缺乏癥等疾病可屬本證范疇。

(一)問診要點

本證以食欲不振為主要表現,應通過問診首先辨明虛實。偏于實者,常因濕阻、食滯為患;俏于虛者,多由素體虛弱或久病而成。故問診時要仔細詢問患兒喂養史,以尋找病因。還要了解患兒大便以及其它伴隨癥狀,為辨證提供依據。臨證時應注意與其它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相區別,尤其需與積滯、疳證、疰夏等類證作出辨別。

厭食一證,病在脾胃,要分清是脾失健運還是胃陰不足,抑或乳食壅滯。一般說來,脾失健運者多伴消瘦乏力,胃陰不足者多伴口渴便干,乳食壅滯者多伴腹脹嘔吐等癥狀。

(二)分型問診

1.脾失健運

問診:不思納食,或食物無味,面色無華,形體消瘦,腹滿不舒,大便不調。

治法:調理脾胃,扶助運化。方用曲麥枳術丸加減。

2.脾胃陰虛

問診:厭食或拒食,口干多飲,甚則每食必飲,煩躁不安,手足心熱,大便于結,皮膚干燥。

治法:養胃益陰。方用養胃增液湯加減。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

3.脾胃虛弱

問診:不思乳食,大便溏薄,面色萎黃,形體疲弱,倦怠乏力,多汗。

治法:健脾益氣。方用參笭白術散加減。

4.乳食壅滯

問診:不思乳食,腹脹不舒,口中有乳酸味,或嘔吐酸腐,大便臭穢。

治法:消食導滯。傷乳者用消乳丸,傷食者用保和丸。

5.肝旺脾虛

問診:厭食或拒食,急躁易怒,咬牙磨齒,睡眠不安,便溏尿少。

治法:抑肝扶脾助運。方用枳術丸加減。急躁易怒加蓮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