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遲、五軟的問診
發布時間:2022/10/03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1
五遲、五軟均屬小兒生長發育障礙的疾患,其中五遲是指小兒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五軟是指小兒頭項軟、口軟、手軟、腳軟及肌肉痿軟無力,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多由父母氣血虛弱,先天胎稟不足,或后天失于調養,護理飲食不當所致。此外,久病不愈,脾胃虛弱,或罹患疾病,治理不當,亦可發為本病。其主要病機為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筋骨痿弱;脾胃虛弱,生化乏源,肢體百骸失養,肌肉松弛無力;以及心氣不足,腦髓不充。《張氏醫通》指出:“五遲者,立遲、行遲、齒遲、發遲、語遲是也。……若長不可立,立而骨軟,大不能行,行則筋軟,皆肝腎氣血不充,筋骨痿弱之故。”《活幼心書》亦指出:“五軟證名曰胎怯,良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而得。”臨床上往往五遲、五軟互為并見。證情輕者,若治療及時,調護得當,病情有望緩解;證情重者,則常成為痼疾。中醫治療本病以培補肝腎,健脾養心為主。
西醫的佝僂病、部分腦性癱瘓、智能落后等屬本病范疇。
(一)問診要點
本病癥狀較明確,若小兒發育較正常兒童遲緩,筋骨軟弱,不能行走,身體站立不穩,齒生遲緩,語言遲慢,頭發細黃稀少,即為五遲。而癥見手不能舉,足不能立,四肢痰軟無力,口唇軟薄,頭項傾斜且不能抬舉,則為五軟。臨床尚應注意詢問起病年齡,是否伴有發熱、抽搐,以及胎產情況等,意在與其它原因所致肢體癱瘓、智力低下等相鑒別。
五遲、五軟所含諸癥臨床可不盡現,而此兩大類證又可互為并見。其辨證要點在于分清癥狀輕重、主次。以坐、立、行遲為主癥者,多屬肝腎不足,以語遲、發遲、神情呆鈍為主癥者、多屬氣血虛弱或心氣不足;而癥見四肢痿軟,頭項軟而無力者,多屬脾腎兩虧。
(二) 五遲分型問診
1.肝腎不足
問診:發育遲緩,站立、行走、生齒等遲于正常同期年齡小兒。伴面色晄白,倦怠喜臥,或因門寬大難合。
治法:益腎養肝,強筋健骨。方用加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補骨脂。
2.心氣不足
問診:語言遲慢,毛發細黃,智力不健,神情呆鈍。伴面色不華,肌膚蒼白,氣短乏力。
治法:養心益智,補氣養血。方用菖蒲丸加味。智力不健者,加酸棗仁、當歸、丹參。
(三) 五軟分型問診
1.肝腎兩虧
問診:頭項軟弱傾斛,不能抬舉,脊柱骨無力,手足筋骨軟弱,不能握舉、站立,皮松肉弛,活動無力。
治法:補腎養肝,填精益髓。方用補腎地黃丸加減。神情呆鈍者,加菖蒲、遠志、丹參;陽虛肢冷畏寒者,加附子、肉桂。
2.氣血虛弱
問診:肢體軟弱,手軟下垂,足不能立,口軟唇弛,咀嚼乏力,涎出不禁,精神呆鈍。伴少氣懶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治法:健脾益氣,調補氣血。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