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問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問診 > 中醫問診之問男性病證

中醫問診之問男性病證

發布時間:2022/10/15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9

男性病證,主要是男性生殖系統功能異常的病證,臨床常見的有遺精、早泄、陽痿、陰囊瘙癢等。

(一)遺精

遺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癥狀。古人將其分為夢遺與滑精兩種,前者因夢而遺泄,后者無夢而遺,甚或清醒時精液自行滑出。成年未婚男子,一月泄精1~2 次,次日并無不迫者,多屬生理性遺精。問遺精應重點詢問遺精的次數,是夢遺還是滑精,有哪些伴隨癥狀等。遺精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1.腎氣不固

滑精頻作,甚或稍有思念,或稍遇勞累則滑遺不禁,以至晝夜數次遺精。伴有形瘦神疲,頭昏耳鳴,身體困倦,腰膝酸軟,尿多或夜尿頻數,為腎氣不固所致遺精。多因先天不足.久病不愈,或房勞過度,以致下元虛憊,精關不固,則精液滑泄。

2.相火妄動

有夢而遺,或無夢滑泄,陽強易舉。兼有頭暈目眩,耳鳴腰酸,煩躁易怒,潮熱盜汗,口燥咽干,為相火妄動之遺精。多因先天不足,或恣情縱欲,耗傷陰精,陰虛則相火妄動,擾動精室,封藏失職所致。

3.溫熱下注

夢遺頻作,或尿時有精液外流,兼見陰部潮濕或癢,時或煩熱,小便熱赤,為濕熱下注之遺精。多因飲食厚味太過,濕熱內生,下注擾動精室所致。

4.心火旺盛

晝則心悸不寧,或晝有所思,夜則多夢遺精,易驚健忘,或兼小便黃赤,為心火旺盛。多因心經火熱,或為物所感而動,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液下遺。

(二)早泄

每于同房之時,因過早射精,隨后陰莖即軟,不能正常進行性交,稱為早泄。

早泄與遺精不同,遺精為不性交而精自遺泄,早泄是性交之始,其精自泄而不能進行正常性交。

早泄與陽痿關系至為密切,二者在病因、病機、治法等方面均有相類似之處。但臨床表現不同。陽痿是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而不能進行性交。早泄可能是陽痿的早期癥狀,陽痿往往是早泄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1.腎氣虛損

早泄,腰酸腰痛,膝軟,發脫齒搖,神倦乏力,屬腎氣虛損之早泄。腎為“封藏之本”,若因房室不節,色欲過度,或少年頻犯手淫惡習,斫傷腎氣,腎氣虧損,失于封藏,可致早泄,甚或范成陽痿。

2.肝經濕熱

早泄兼有濕熱表現、癥見煩悶口苦,小便黃赤,尿濁,尿痛,或陰腫陰癢,為肝經濕熱之早泄。肝主筋,前陰為示筋之會,肝經濕熱下注陰器,疏泄失常,封藏不固,故見早泄。

3.心脾兩虛

早泄,兼見形體消瘦,面色不華,神疲體倦,納呆便溏,心悸短氣,目汗,多夢健忘,乃心脾兩虛之早泄。若久病不愈,脾之化源不足,遂導致心血、腎陰之不充,故而早泄。

(三)陽痿

陽痿,又稱陰痿。男子青壯年時期、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或堅而不待久,致使不能進行性交者,稱陽痿,常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元陽不足

陽痿,陰部發涼,腰酸膝軟,耳鳴,發脫齒搖,畏寒肢冷,形體瘦弱,乏力氣短,為元陽不足之陽痿。多因房室不節,色欲過度;或因稟賦素弱,先天不足,而復犯房室之禁;或由少年手淫傷腎,元陽不足,故陽串不舉。

2.心脾兩虔

陽痰,兼見心悸氣短,自汗,面色萎黃,形體瘦弱,神疲乏力,飲食減少,腹脹便泄,為心脾兩虛之陽痿。飲食勞倦,用心過度,暗耗心脾,后天化源不足,則先天腎氣不充,故陽痿不舉。

3.陽明濕熱

陽痿,兼見陰部潮濕或癢痛,小便短赤,為濕熱下注之陽痿。嗜食肥甘厚味,致使陽明濕熱內蘊,“陽明虛則宗筋縱” (《素問·痿論》),故而陽痿不舉。

4.驚恐傷腎

怵惕不寧,多疑易驚,精神不振,失眠多夢,平時陰莖尚能勃起,但每同房時則焦慮不安,反致陽痿不舉,舌脈往往正常,此為驚恐傷腎陽痿。驚則傷腎,恐則氣下,腎氣受損,故而陽痿不舉。

(四)睪丸疼痛

睪丸疼痛,常兼腫脹.歷代醫家都認為是屬于狹義的“疝病”范圍。所謂狹義之疝,就是指睪丸疼痛腫脹而言.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1.陰寒

睪丸疼痛劇烈,或掣引少腹,腫脹不甚明顯,遇寒冷則疼痛加劇,得溫暖而疼痛減輕。多為一側睪丸脹痛,或臥側上縮入腹,行立時則出腹入陰囊中,為陰寒睪丸疼痛。素體陰寒內盛,而復感受寒邪,寒邪循肝經下犯于睪丸,故而疼痛劇烈,熱輕寒重。

2.寒濕

睪丸疼痛,陰囊冰冷發硬,睪丸腫大,是為寒濕睪丸疼痛。素體痰濕過盛,加之久處卑濕之地,或寒月涉水,而致寒濕下注睪丸及陰囊,故睪丸冷痛而腫脹較甚。

3.濕熱

睪丸疼痛,并見腫脹,陰囊濕癢或出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為濕熱睪丸疼痛。多因暴怒傷肝,肝郁化熱;或膏粱厚味,濕熱內藴;或因外受濕熱之邪,遂致濕熱壅遏肝經,下注而為睪丸疼痛。

4.熱毒

睪丸疼痛,紅腫發熱,痛勢劇烈,或陰囊水腫,多發生于一側睪丸。伴見壯熱口渴,咽痛,小便短赤,為熱毒睪丸疼痛。是因外感熱毒之邪,循肝經下犯睪丸所致。

5.氣滯

一側睪丸偏墜脹痛,脂引少腹或及兩脅,兼有胸悶脹痛,口苦,為氣滯睪丸脹痛。因七情所傷,氣滯肝脈,經氣不舒,故見一側睪丸偏墜疼痛。

(五)陰囊瘙癢

陰囊皮膚瘙癢,古代醫書記載的癥名較多,如“陰囊風”“繡球風”“陰下濕癢”等。本癥輕者,僅陰囊瘙癢,重者,陰囊皮膚增厚,或因損抓而流黃水、結痂。常見情況如下:

1.濕熱蘊結

初起陰部干燥癢極,喜浴熱水,甚者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癢異常,瘙破浸淫流水,痛如火燎,是因濕熱藴結。由于素體肝經郁熱,外感風濕之邪,與肝熱相搏,濕熱不得外泄,循肝經下注陰囊所致。

2.陰虛血燥

陰囊瘙癢,奇癢難忍,坐臥不安,陰囊皮膚粗糙變厚,搔破出血,抓痕血痂,兼見口渴,心煩,屬陰虛血燥。是因肝腎陰虛,化燥生風,燥盛于內,風搏于外,陰囊皮膚不得滋養,故見瘙癢。

3.下焦寒濕

陰囊潮濕,瘙癢較輕,兼見腰膝酸軟,少腹墜脹,小便不利,下肢腫脹沉重,屬下焦寒濕。多因素體腎氣不足,肝脈不調,或久居卑濕之地,寒濕之邪浸及陰囊,因而出現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