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問診之問月經
發布時間:2022/10/15 中醫問診 瀏覽次數:17
月經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是發育成熟婦女所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因每月一次,信而有期,故義稱月汛或月信。健康女子,一般到14 周歲左右月經便開始來潮,稱為初潮.周期為28 天左右,持續時間為3~5 天,經色正紅無塊,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月經不來潮,絕經期年齡約在49歲左右。
問月經應注意了解月經的周期,行經的天數,月經的量、色、質,有無閉經或行經腹痛等表現。必要時還需詢問末次月經的日期、初潮的時間或絕經的年齡。
1.周期異常
月經周期的異常令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
生理性的周期異常,有并月、居經,避年和暗經的區分。若身體無病而月經定期兩月一潮者,稱為并月;二月一潮者,稱為居經,又稱季經,一年一潮者,稱為避年;月經終生不潮而仍能受孕者,稱為暗經。以上皆屬于生理上的異常,不作病論。
病理性的周期異常,通常有月經先期、月經后期和月經先后無定期的不同。
(1)月經先期:系指月經周期提前7 天以上,甚至一月兩至,稱為月經先期,又稱經期超前。產生的原因,多與氣虛、血熱有:關,臨證尚需結合月經的量、色、質及兼癥加以辨別。
①血熱:月經先期,經色紫紅或深紅,質濃粘稠,來時量多,心煩口干,喜冷怕熱者,屬血熱,是因熱邪擾動沖任,迫血妄行所致。
②陰虛:月經先期,最少,色紅無塊,頭暈心悸,手足心熱,或有低熱,或兩顴潮紅,腰酸者屬陰虛,是因素體陰虛陽盛,或久病傷陰,陰虛內熱,擾動沖任所致。
③氣虛: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清稀,小腹空墜,兼見神疲肢軟,心悸氣短者,屬氣虛,多由脾氣虛弱,不能固攝沖任所致。
(2)月經后期:系指月經周期退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稱為月經后期,亦稱經期錯后。月經后期的發病機理有虛實之分,臨證應根據經色、量、質及全身癥狀,辨其虛實。
①血虛:月經后期,量少,色淡紅,質稀薄,無腹痛,伴有頭暈、心慌者,屬血虛。多因久病體虛,或長期慢性失血,或牌胃虛弱,化源不足,營血虧少,致沖任血虛,血海不能盈滿而溢所致。
②沖任虛寒:月經后期,量少,質稀,經色暗黑,小腹冷痛,喜溫喜按者,屬沖任虛寒。多因素體陽虛,或其它慢性病,導致腎陽虧弱,沖任虛寒所致。
③沖任寒瘀:月經延期,量少,經色紫暗夾塊,小腹冷捅拒按,喜熱熨者,屬沖任寒瘀。多因經期貪食生冷,或淋雨涉水受寒,寒侵沖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④肝氣郁結:月經后期,經色紫紅夾塊,小腹脹痛,胸脅乳房作脹者,多屬肝氣郁結。是因情志所傷,肝失疏泄,氣血失調所致。
(3)月經先后無定期:系指月經周期不定,或先或后,超前退后在7 天以上者,稱為月經先后無定期,又稱經亂,其發病原因以肝郁氣滯為主,亦可因腎虛而致。
①肝郁:月經周期不定,經量或多或少,色暗紅有塊,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者,多屬肝郁,多因七情所傷,肝郁不疏,氣血不調,血海蓄溢失常,故而經亂。如疏泄過度,則月經先期而致;疏泄不及,則月經后期而來。
②脾腎虛損:經來先后無定期,量少色淡質稀,腰部酸痛者,多屬脾腎虛損。因脾腎虛衰,沖任失調,脾虛失攝則先期量多,腎虛血虧則后期量少,故月經不定期,時多時少。
2.經量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經量的多少,可以因個體體質、年齡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在病理情況下,經址可以較正常情況的經量有很大差異,過少或過多,甚至驟然下血不止。
(1)月經過多:系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較平素增多,稱為月經過多,又稱經水過多。月經過多亦可與周期提前或推后同時出現,因而辨證應重在經色、經質的變化,常見以下兒種情況:
①肝火偏亢:經量過多,或兼經期延長,月經提前,色鮮紅或紫黑,質濃稠,有瘀塊,面赤心煩,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屬肝火偏亢,系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偏亢,迫血妄行所致,此屬實熱。
②脾虛氣弱:月經量多,或月經先期,或行經時間延長,色淡紅而清稀,小腹空墜,或行經后少腹癘痛而喜揉按,面色晄白,體倦神疲,氣短懶言,屬脾虛氣弱。多因素體中氣不足,或憂思勞倦傷脾,使脾虛失攝,沖任不固,血不歸經所致。
③血瘀:月經量多,色紫黑有塊,伴有小腹疼痛拒按者,屬血瘀。是因瘀阻胞絡,絡傷血溢而引起經量增多。
(2)月經過少: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卻明顯減少;或經期縮短,經量亦少者,稱為月經過少。更年期婦女若出現月經量漸次減少,是絕經的征兆,不可作“月經過少”面論。本癥常是“經閉”的先兆,并可導致不孕。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①血虛:經血量少,血色淡紅質稀,經期延后,經后少腹綿綿作痛、喜揉按,面色蒼白者,屬血虛。長期慢性失血,或脾化生不足,致使沖任血海不滿,則經來量少。
②腎虛:月經量少,色淡紅或暗紅,質稀薄,周期不準,面色不榮,眩暈耳鳴,腰酸肢軟,或性欲談漠者,屬腎虛。先天不足,或多孕多產,精血虧耗,血海不得滿盈而致月經量少。
③寒客胞宮:月經量少,色紫黑有塊,少腹冷痛或刺痛,得溫則舒,四肢清冷,為寒客胞宮。多因外受寒涼,或內傷生冷,血為寒疑,瘀阻胞脈而經行艱澀所致。
④痰濕阻滯:經行后期量少,色淡稠粘,或混有粘條樣物,形體肥胖,脘悶嘔惡者,屬痰濕阻滯。因脾失健運,濕聚生痰,痰濕下注沖任,壅塞胞宮所致。
(3)崩漏:系指非行經期間,驟然陰道大量下血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來勢急,出血量多,勢如山崩,故稱為崩。后者來勢緩,出血量少而淋漓不斷,如屋之漏,故稱為漏。在疾病過程中,二者可以互相轉化,交替出現,崩可變漏,涌可變崩,因此,一般均以崩漏并稱。常見以下幾種情況:
①血熱:非行經期,陰道出血址多勢急,或址少淋漓,色鮮紅而質稠,多屬血熱。若兼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者,為虛熱;若兼口渴煩熱,面赤唇紅者,為實熱。無論虛火、實火,火熱內動,擾于胞宮,沖任失守,均可發生崩漏。
②血熱:陰道出血量多或淋清不止,經色紫暗,夾有瘀塊,小腹疼痛、拒按,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者,屬血瘀。是因瘀血不去,阻滯胞宮,致使新血不得歸經,故經血淋漓不止。
③脾虛:陰道出血最多或淋漓不斷,血色淡而質稀,兼面色晄白,神倦納少,下腹墜脹者,屬脾虛。多因飲食勞倦所傷,脾虛失運,中氣下陷而不統血所致。
④腎虛:陰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斷,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者,屬腎虛。倘血色鮮紅或紫紅,質稠,偶有血塊,兼見五心煩熱,口干不欲飲,屬腎陰虛;若出血色淡紅,質稀無塊,或面生黃褐斑,形寒肢冷,屬腎陽虛。腎陰虛則虛火妄動,沖任失守;腎陽虛則沖仕之氣不固,均可致崩漏。
(4)閉經:凡年逾18 歲女子,月經尚未初潮,或經行如常而又中斷3 個月以上者,稱為閉經。但婦女妊娠期、哺乳期暫時性的停經,以及部份少女初潮后1~2 年內,可能出現一定時間的停經,均屬生理現象而不屬閉經的范疇。閉經形成的病因病理,有虛實兩端,常見于下述幾種情況:
①肝腎虧損:月經超齡未至,或初潮較遲,或月經由后期量少,漸至經閉,兼見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面色淡暗或有褐斑,屬肝腎虧損。多由先天腎氣不足,沖任空虛;或產后出血過多,致肝腎精血虧虛,而致經閉不行。
②氣血虛弱:月經常常后期而至,量少而漸至停閉,小腹無脹痛。常兼面色萎黃談白,頭暈心悸,或納少便潰,面浮肢腫,神疲乏力,屬氣血虛弱。多由脾虛,失血,蟲疾,或嚴重營養不良而引起血海空虛,經水漸斷,而致閉經不行。
③氣滯血瘀:月經數月不行,小腹脹痛或拒按,兼見精神抑郁,胸悶脅痛,或煩躁易怒者,屬氣滯血瘀。多因精神刺激,或生活環境改變較大,導致肝氣郁結,氣滯血密,以使胞脈不通而致閉經。
④痰濕阻滯:經水逐漸減少以至閉經,形體日漸肥胖,腰酸肢腫,帶下較多,兼見胸脘痞悶,嘔惡痰多者,屬痰濕阻滯。多因脾腎陽虛,水液代謝失調,濕聚生痰,痰濕下注沖任,壅阻胞宮,以致胞脈不通。
3.經色、質的異常
指月經的顏色、經血的質地性狀等出現的異常變化。一般來說,經色淡紅,質地稀薄,多屬氣血虛弱證;經色探紅,質粘稠者,多屬血熱證;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者,多為寒凝血滯證;經血暗紅有塊,多為氣滯血瘀證。
4.經行腹痛
婦女在月經期間,或行經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連及腰部疼痛,痛劇者難于忍耐乃至昏厥,稱為經行腹痛,簡稱痛經。其發病機理有虛有實,臨床常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下注等證候屬實證,而氣血虛弱、肝腎虛損則為虛證。
(1)肝郁氣滯:經前或經行小腹墜脹而痛,經量多少不定,血色或紅或紫,亦可夾有血塊,經行不暢,兼見脅痛乳脹,煩躁胸悶者,屬肝郁氣滯。多由七情所傷,肝氣不舒,氣機不利。血氣滯于胞宮所致。
(2)胞宮血瘀:經行小腹疼痛劇烈,痛引腰骶。經色紫暗有塊,血塊下則痛減者,屬胞宮血瘀。多由氣滯日久,血脈瘀滯,致使胞宮經血瘀滯不暢所致。
(3)寒濕凝滯: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則減,形寒肢冷,月經后期,量少色暗紅者,屬寒濕凝滯。多困居住潮濕,或冒雨涉水,寒福之邪內侵,客十沖仕,經血個暢,發為痛經。
(4)濕熱郁結:經前或經期,少腹刺痛而有灼熱感,且拒按,月經提前或先后不定期,經色暗紅臭穢,質粘稠,平日黃白帶下者,屬濕熱郁結。多因情志不遂,肝郁脾虛,肝郁生熱,脾虛生濕,濕熱蘊結;或經期房事不慎,濕熱之邪蘊結胞中,以致胞中經血不暢而腹痛。
(5)氣血兩虛:經期或經后腹痛綿綿,喜按喜溫,月經量少、色淡、質豨、倦怠無力,面白神疲者,屬氣血兩虛。氣血虧虛,運行無力,胞脈失榮,故見經期腹痛綿綿。
(6)肝腎虧虛:經期及經后小腹隱隱作痛,經量稀少,色淡紅,并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者,屬肝腎虧虛。多見秉賦不足,肝:腎素虛,或久病陰精暗耗,經后血海更虛.胞脈失
上一篇: 中醫問診之問帶下
下一篇: 中醫問診之問男性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