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典-用心做最好的中醫知識整合平台!
中醫辨證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醫辨證 > 八綱證候關系之證候錯雜

八綱證候關系之證候錯雜

發布時間:2022/10/08 中醫辨證 瀏覽次數:13

(一)表里同病

表證和里證在同一時期出現,稱表里同病。出現的原因有兩類:一類是外感病,由表證發展至兼見里證;或外感病未愈,復傷于飲食勞倦等。一類是內傷病未愈而又感外邪。

表里同病時,往往出現虛、實、寒、熱等各種情況。它們之間的排列組合較為復雜。以表里與虛實或寒熱分別組合而言,可見以下八種情況:

表里俱寒——里有寒而表寒外束,或外感寒邪,內傷飲食生冷等,均可引起此證。癥狀有頭痛、身痛、惡寒、肢冷、腹痛、吐瀉、脈遲等。

表里俱熱——夙有內熱,又感風熱之邪,可見此證。癥狀有發熱、喘而汗出、咽干引飲、煩躁譫語、便秘尿澀、舌質紅、舌苔黃燥或起芒刺、脈數等。

表里俱虛——氣血兩虛、陰陽雙虧時可見此證。癥狀有自汗、惡風、眩暈、心悸、食少、便溏、脈虛等。

表里俱實——外感寒邪未解,內有痰瘀食積,可見此證。癥狀有惡寒發熱、無汗、身痛頭痛、腹部脹滿、二便不通、脈實等。

表寒里熱——表寒未解而里熱已作,或里本有熱而表受寒邪,可見此證。癥狀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口渴引飲、心煩等。

表熱里寒——素體陽氣不足,或傷于飲食生冷,同時感受溫熱之邪;或少陰病,始得而發熱、脈沉者,可見此證。癥狀有發熱汗出、飲食難化、便溏溲清、舌體胖、苔稍黃等。如表熱證未解,過用寒涼藥以致損傷脾胃陽氣亦屬此類。

表虛里實——內有痰瘀食積,但衛氣不固,可見此證。癥狀有自汗惡風、腹脹拒按、納呆、便秘、苔厚等。

表實里虛——素體虛弱,復感外邪,可見此證。癥狀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時或腹痛、納少或吐、自利等。

(二)寒熱錯雜:

寒熱錯雜可分為表里與上下兩部分。

1.表里的寒熱錯雜表現為表寒里熱及表熱里寒(詳見表里同病)。

2.上下的寒熱錯雜表現為上熱下寒及上寒下熱。

(1)上熱下寒:患者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下部表現為寒的證候。如既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的上熱證,又見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的下寒證,即屬此類病證。

(2)上寒下熱:患者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寒,下部表現為熱的證候。例如,胃脘冷痛,嘔吐清涎,同時又兼見尿頻,尿痛,小便短赤。此為寒在胃而熱在膀胱之證候。《景岳全書·傳忠錄》說:”寒在上者,為吞酸,為膈噎,為飲食不化,為噯腐脹噦”。”熱在下者為腰足腫痛,為二便秘澀,或熱痛遺精,或溲混便赤”。

上熱下寒,上寒下熱病因多由寒熱錯雜,病理為陰陽之氣不相協調,或為陰盛于上,陽盛于下;或陽盛于上,陰盛于下所致。

(三)虛實夾雜:

有實證中夾有虛證,或虛證中夾有實證,以及虛實齊見的,都是虛實夾雜證。例如表虛里實、表實里虛、上虛下實、上實下虛等。虛實錯雜的證候,由于虛和實錯雜互見,所以在治療上便有攻補兼施法。但在攻補兼施中,還要分別虛實的孰多孰少,因而用藥就有輕重主次之分。俞根初《通俗傷寒論·氣血虛實章》說:”虛中夾實,雖通體皆現虛象,一二處獨見實證,則實證反為吃緊;實中夾虛,雖通體皆現實象,一二處獨見虛證,則虛證反為吃緊。景岳所謂'獨處藏奸'是也”。例如:婦女干血癆證,形容憔悴,身體尩羸,肌膚甲錯,五心煩熱,飲食少思,一片虛象顯然;但舌質紫暗,邊緣有瘀點,月經停久不來,脈象澀而有力,此乃虛中夾實,治當去瘀生新。又如臌脹病久,其證腹大筋露,面色蒼黃或黧黑,形瘦肢腫,飲食即脹,二便不利,舌質紅絳或起刺,苔干糙黃膩,脈象濡緩或沉細弦數,這是實中夾虛,治當攻補兼施,或少攻多補。此外,還有虛人病實(如虛人病傷寒、食傷),強壯人病虛(如強壯人病失血、勞倦),治療又當不同。掌握虛實關鍵的功夫,需要在學習醫案和臨床實習中不斷加以提高。